人的两耳不仅衬托美化面部,而且有着非常重要的听觉和位觉(平衡)生理功能。耳是接受声音刺激的听觉器官,同时其内耳的前庭和半规管部分又属平衡器官。外耳(耳廓外听道)起集音作用,中耳(鼓膜听骨链的卵圆窗)起传音作用,内耳(耳蜗听神经末梢)有感音功能。耳的任何部位有病变,均可影响听觉功能。听觉功能对于人类认识社会,改造自然有着重要意义,通过语言声音彼此互相往来,交流思想,协调工作,共同生活。听觉系统还具有判别响度、音调和音质的本领,一个熟练技术工人和司机,依靠听觉可以判断机器运转情况和故障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随心所欲的立正、走路、跑步、骑车、跳水、滑冰、高空作业等,其中内耳平衡功能起重要作用。如前庭部位有病变可出现眩晕、恶心、呕吐、站立不稳等。既然耳朵有这么重要的生理功能,应该注意爱护和保护。如何保护自己的耳朵?
1.防止冻伤及外伤 耳壳暴露于头颅两侧,除耳垂外均为可动软骨及皮肤构成,血供不良,冬春季节及寒冷地区容易发生耳廓冻伤,应注意保护。打架斗殴、车祸等意外或家长管教孩子,常用手打击耳部,造成耳廓撕裂或鼓膜穿孔。发生外伤性鼓膜穿孔后,切忌冲洗或滴药,应以消毒棉球堵塞耳道口,内服消炎药。扎耳针、囊肿穿刺或扎耳眼时,一定要严格消毒,无菌操作,以免发生骨膜炎。
2.纠正挖耳不良习惯 耳道内有皮脂腺、耵聍腺及毳毛等,常附有病菌。有些人喜用发夹、火柴柄、手指等挖耳,造成外耳道皮肤损伤,感染后易发生脓肿及软骨膜炎。挖耳时被别人碰撞极易引起鼓膜破裂,感染后引起中耳炎,影响听力。常言道“耳不挖不聋”是有一定道理的。
3.防止蚁蝇昆虫入耳 夏天小孩在室外乘凉睡觉时,常有小昆虫、蜈蚣等误入耳道,中耳炎患者耳朵流脓有腥臭味,易引诱苍蝇入耳,应有专人看守和自我防护。一旦发生可用油类或麻药滴耳,让其窒息死亡,然后再取出,并根据病情进行治疗,以免感染引起炎症及耳聋。
4.游泳时防水呛入耳鼻 游泳时耳道灌水后,可将头偏向一侧并跳动数次,水可自动流出。游泳时嬉戏、跳水或潜水时,鼻腔进水发生咳呛,经耳咽管进入中耳腔,易引起中耳炎。没有掌握游戏要领者最好不要做跳水及潜水动作,中耳炎鼓膜穿孔者更应慎重。
5.婴幼儿喂奶饮水防止咳呛 婴幼儿之耳咽管短、粗、直且位置低。故喂奶饮水时不能操之过急,头位不要太低,否则易发生咳呛,将分泌物和奶液经耳咽管进入中耳腔,极易引起中耳腔感染,日后影响听力。
|